珊瑚的分類


珊瑚在分類上包括黑珊瑚、石珊瑚、軟珊瑚、藍珊瑚,以及海筆等四大類(珊瑚分類圖),前面兩大類屬於六放珊瑚亞綱,本綱的珊瑚蟲具有6隻或以上的觸手,觸手數目是六的倍數;後面兩大類屬於八放珊瑚亞綱,珊瑚蟲具有8隻觸手。
石珊瑚從淺海的潮間帶區至數千公尺的深海都有分布,不論是單體型、群體型、有共生藻、無共生藻等都包含在內,共同的特徵是具有堅硬的石灰質外骨骼,包括軸孔珊瑚、鹿角珊瑚、菊珊瑚、腦紋珊瑚、圓管星珊瑚、蕈珊瑚……等。位在熱帶或是亞熱帶淺海地區的珊瑚大部分組織內都具有共生藻,大部分能量來源來自於共生藻,生長速率快,能夠進行鈣化作用形成大規模的礁體。而位在寒帶或是無光區海域內的石珊瑚體內無共生藻,靠珊瑚蟲自體濾捕水中浮游動物或有機顆粒作為營養來源,生長速率緩慢,一般認為不具造礁能力或造礁能力緩慢,但近年來隨著深海探勘技術進步,探勘範圍增加,在北極區及大西洋地區皆發現大規模的深海珊瑚礁(亦可稱為冷水珊瑚礁),是由單一物種(Lophelia pertusa Linnaeus, 1758)所建構而成(LOPHELIA Org.),深海珊瑚礁因生長緩慢,且為重要的海底生物棲地,成為近年來國際海洋保育重點之一。
軟珊瑚相較於石珊瑚,軟珊瑚不具有高度癒合的石灰質外骨骼,僅有由許多細小的鈣質骨針或與蛋白質膠結成中軸或單獨存在於軟組織中。涵蓋有6個不同的亞目(珊瑚分類圖)在內,外形千變萬化,從扇形、鞭形至蕈狀等皆有。生活深度廣泛,從潮間帶至水下數千公尺皆有採集記錄。熱帶及亞熱帶淺水域常見各式各樣的羽珊瑚、笙珊瑚、肉質軟珊瑚,以及柳珊瑚等都包含在內,與石珊瑚相同,大部分此區域內的軟珊瑚體內組織中也住有共生藻,當環境不適合時一樣會產生白化現象(如圖)。近年來引起諸多討論的紅珊瑚科(Coralliidae,寶石珊瑚的一種),也歸屬於軟珊瑚目下,但此類珊瑚不具有共生藻,在台灣周邊海域分布於水深100~500公尺的環境中。
紅珊瑚,因中軸骨質地堅硬,且打磨加工後具有寶石光澤,因此自古以來即被視為海中的瑰寶,又被稱為寶石珊瑚(Precious coral)。紅珊瑚的中軸骨是由骨針癒合而成,主要成分為石灰質。依照中軸骨上的細微部構造又可再分為兩屬(Corallium Paracorallium);群體型態、骨針外觀及組成為分辨不同種類重要的依據,目前一共有32種不同的物種已被描述,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印度洋目前皆有本科物種的採集紀錄,分布深度廣從水下數十公尺至數千公尺。

留言